close

  中國派出飛機和艦船參與亞航失聯客機搜救 “黃山艦”正前往事發海域搜尋 我軍海外行動“常態化”
  近日,在亞航客機失聯事故中,中國派出飛機和艦船參與搜救行動。目前,海軍導彈護衛艦黃山艦正高速趕往亞航失事海域。對於中國軍方的此次行動,其意義已經從“首次”轉變為“常態化”。海、空軍專家向《法制晚報》記者分析,這種變化會直接影響到海空軍裝備的建設方向。空軍裝備建設將加快從重點突出戰鬥機建設向戰鬥機、大型運輸機、偵察機、預警機等各機種全面協調發展,海軍在艦艇的設計和數量上也都會有所調整。
  國際責任直接影響部隊裝備發展
  “中國軍隊在過去一年裡取得了十足的進步,在國際上吸引了很強的關註目光,中國軍隊華麗現身世界舞臺。”12月30日,在出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“說軍事知天下”2014年度最具影響力廣播軍事新聞盤點活動中,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、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對2014年中國軍隊的表現作出如上總結。
  除了正在參與亞航失聯客機的搜救行動,在2014年,中國軍隊還參與了失聯客機MH370的海空大搜救,對非洲埃博拉疫區國家進行緊急救援,此外,還有中國海軍在亞丁灣海域持續6年的護航行動等等。
  在該活動中,海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說,“對中國來說,這是一個新的挑戰。我們過去主要圍繞著國家安全佈局我們的力量,現在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際責任成了越來越大的牽引力,會變成軍隊建設重大的標準”。
  空軍裝備專家宋心之也表示了同樣觀點。“國家軍隊執行任務的方式在發生變化,這種變化會牽引部隊的大方向建設,會直接影響部隊裝備發展的方向。”
  海軍艦艇數量和設計均有所調整
  在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的過程中,中國海軍參與行動的數量最多,隨之而來的變化也會更明顯,尹卓在接受《法制晚報》記者專訪時表示,這種牽引力會導致中國軍隊艦艇數量和設計有所改變。
  長期在海外執行任務需要艦艇適航性更好,艦艇設計就要有變化。他舉例說,不同海域的氣象水文條件對噸位、型深、艦內的容積(人均容積)有規定。“我們到熱帶地區活動,艦內容積不能太小,艦員住得非常擁擠。比如說俄羅斯艦艇到南方活動就不行,我們這些在設計上都要考慮。”
  此外,在設計上要進一步加強直升機平臺的穩性。尹卓表示,現在超過幾級海況直升機就不能起飛,在減搖鰭(目前效果最好的減搖裝置)等設計上要有所考慮。此外,他也提及對武器裝備也會有變化。
  除了設計因素上需要做出調整,中國艦艇數量也需要有變化。尹卓表示,現在的中國艦艇數量遠遠不夠執行遠海任務。他說,以前我國的安全利益主要在近海,比如臺海、東海、南海。在新形勢下,非傳統安全威脅大部分在遠洋。隨著我們國家利益拓展,我們要在印度洋、北冰洋、南太平洋活動,對艦艇數量需求就有很大要求。
  此外,尹卓還表示,到遠海執行非傳統安全任務要考慮遠海力量投送,比如一個營、一個旅出去,航母和兩棲攻擊艦要保障其在陸地安全,要提供後勤補給,要提供空中支援,還有情報保障,這些都對裝備提出了牽引性要求。
  航母基地需考慮地理、經濟、人文因素
  這種新形勢對於中國航母發展是否帶來了一些新變化?對此,尹卓表示,對航母的需求,我們很早就在預想。“首先解決海洋安全利益,然後是海洋發展利益,這兩方面都需要大型艦艇,包括航母。”
  尹卓說,我們考慮發展航母,按照需求,肯定不是一艘、二艘,而是多艘。
  同時,他也對這個結論進行了進一步分析。中國對航母需求比美國更迫切。美國在世界各地都有軍事基地,岸基飛機依靠軍事基地就能去。對於中國而言,水面艦艇必須要有航空兵的護航,才能真正形成作戰能力。假設只有水面艦艇,它對航空兵的對抗力一定會吃虧。航空兵出去只有航母這一種渠道。
  對於近日網絡有一些報道稱,中國航母基地的選址和建設,應該由北至南,由南至西拓展,最終建成“兩主兩輔”的航母基地體系,“兩主”,即為東海航母基地和南海航母基地,主要停泊大中型核動力航母;“兩輔”為青島航母基地和海外航母靠泊基地;主要停泊中型常規動力航母。
  楊宇軍表述,航母不是“宅男”,但不論是不是,總需要有個家,所以航母也好,其他軍艦也好,自己有個基地很正常。至於基地究竟建在哪裡,有作戰上的需要,有當地基地本身所處的地理條件、人文條件、經濟條件各個方面,有很多的綜合因素。
  空軍裝備轉向多機種全局協調發展
  宋心之在會後對《法制晚報》記者表示,海、空軍赴海外執行救援任務在未來將成為顯示軍隊作戰能力、保衛國家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。“這種軍事需求變化已經開始牽引軍事裝備思想的變化。”
  與會的專家表示,空軍赴海外執行救援任務主要體現力量投送和運輸,這其中明顯看出遠程大型運輸機的作用。
  此外,在當今社會空軍更主要是支援陸軍和海軍遂行任務,這種遂行任務除了戰略力量、戰略物資的投送之外,還有保障性、支援性力量,比如偵察,預警機提供情報、通訊聯絡等。現在空軍赴海外執行救援任務都是運輸機,未來,隨著力量不斷擴展,可能會有加油機、預警機、偵察機的出現,甚至包括戰略轟炸機的出現。這些飛機都是遠程作戰力量,具有某種意義,代表中國戰略打擊力量來了。
  基於此,專家認為,未來,大型運輸機、偵察機、轟炸機等,是空軍裝備發展予以更多關註的。
  戰鬥機是防禦力量,轟炸機、遠程力量投送的運輸機才是進攻力量。在當前空軍空天一體、攻防兼備發展中,中國空軍要加強進攻力量的建設,除了戰鬥機、轟炸機之外,運輸機、預警機、加油機保障進攻的機型也需要。空軍裝備發展從突出戰鬥機這個重點向偵察機、運輸機、殲擊機等多機種全局協調發展。
  本版文/首席記者郭媛丹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22fgkr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